一球成名,梦想成真

年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成长中有的人实现了,有的人越走越远。Santiago,一个墨西哥的穷小子,在伟大的纽卡斯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如何的精彩,而且有许多的硬伤。比如:踢英超需要劳工证,而且不在转会期怎能加盟一只职业队参加FIRST TEAM比赛?一名踢野球的孩子怎么能有职业队员的体能?一个擅长右脚的球员,怎么能在右路用左脚踢出美妙的弧线(我怀疑那个镜头是实拍,踢球者应该是Robort)?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也曾经有过如Santiago的梦想,看Santiago如何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成为一名巨星的成长之路,犹如看自己的梦想实现般精彩。
尽管Beckham,Raul,Shearer和Zidane的客串只有几秒钟,但依然让我兴奋不已。我能体会到Santiago见到巨星时的感受。足球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搏击会——不得不看的电影

fight club

电影的结局在网上很有争议的。有的认为这是他已经完成了蜕变,他就是泰勒了,也有人认为他战胜了泰勒。我更倾向于第一种理解,那一枪宣告着他真正的成为了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个样子,是他向泰勒的妥协。

每个人理解不同,所以每个人眼中结局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直到现在才明白,诺顿在全国各地寻找泰勒,其实也是建立搏击会分会的过程。最后那一枪应该是他在意识到自己分裂人格后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全方位的否定只能用一个巨大的痛楚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就像他以前打击自己一样.不应该追究他想要毁灭哪个自我,因为他已经崩溃了。

这会有何种结局-《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

  当你三十岁的时候,某天突然发现生活原来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盛大且毫无同情心的骗局,这会有何种结局?   
  我一直在庆幸,楚门不同于阿甘,幸好他资质聪颖,头脑发育健全,凭着大智若愚的执着劲儿终于冲破这个全世界为所欲为的豪华谎言。这是场一个人的战争,而对手却如此强大且专横,就像一个暴躁的上帝。他一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虚构社会的独裁者,他要的东西统统能够顺手拈来,加以无孔不入的控制和指挥。在电影中这个上帝般的人物化作一个目光锐利,嘴角坚毅的导演,扼杀眼前这个可怜人所有的冒险兴趣,捏造一个父亲溺水而亡的小插曲让他惧怕海水,消退他对海的另一面的好奇,制造无数个 “突发事件”模糊他长久以来的野心——比如去斐济。而导演周围的“帮凶”却庞大得惊人,他是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全世界终日无所事事守在电视前窥视楚门生活的无聊大众。这个大众分析起来似乎比专制的“暴君”更为悲凉和无奈,他们代表了所有窥探生活隐私,三八,缺乏同情心,麻木的群体。什么都在那里了,人与事与物,似乎唯独感情不在那里,在应该出现感情的波纹与色调的地方,只有一片空白和虚无,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看不到的黑洞,交流的欲望并非一点都没有,内心的温度虽然有些微乎其微,但也还可以感觉到一点点,大家一方面把自己裹得紧紧密密的,藏得深深的,一方面又下意识地伸出手来寻求着另外一只手,同样正在枯萎和受欺骗的手,而实际上这两只来自不同方向的手是永远都不能相聚拢的,或许相聚拢的那一刻就是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绝境,当然事实上这种活已经不是生命本身意义上的了,而不过是仍有温度的躯壳赖以支撑其存在的一种概念而已。就像是观众在看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看困斗兽,看骗局,而自己又何尝不是被愚弄和控制的对象呢?最后,他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疯狂,疯狂的人相信瞬间就是永恒的存在,正如同相信抓住自己的脚就能飞到半空中一样。巨大的悲哀总是被貌似平常的东西所充分掩盖,尽管那些貌似平常的东西已经在本质上扭曲的不得了了,可是表面仍旧是平静的。当楚门踏入黑洞般的小门,意味着他要走进真正的现实世界,电视前的观众百感交集,欢呼雀跃,这究竟是奔走庆贺弱小受骗又善良的人终究会战胜强盛冷酷的现代电子媒介,还是对事物严重出乎大家意料的快感和无限满足?这个虚拟的世界取悦大众近三十年,始终保持着高居不下的收视率,无数人目睹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所有的成长痕迹,让他们悲伤,让他们欢喜,让他们焦躁,让他们疯狂,这种无聊的融情入景的心态在荒芜之地悄然升起,混合,令人着迷,使人恍惚,最终溢出围墙,飘散进围墙之外的更加广阔的无形空间。   
  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自我愚弄。   
  后来我想到楚门初恋女友短暂的出场时间中,给她衣服上的徽章一个特写:How is it to be end?这会有何种结局?答案我还没想好,这个太复杂了,对荒诞和源于对世界理解的角度上,我不能异常冷静娴熟,倒推颠覆是为了建立,而这个精心建立的新世界又带来无数新经验,关于大智若愚的后现代是否以释放邪恶为目的,我明显有些底气不足和不确定。

玩的就是酷

    《两杆老烟枪》开始看到就感觉和《猜火车》风格相似,但比《猜火车》更好看。这是英国导演盖瑞奇的处女作,又译作《两根大烟枪》,片长107分钟。焕然一新的英国新锐电影,原名“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在网上查了以后发现乃是一英国俗语,翻译是“豁出去拼了”的意思。
  导演的拍摄风格是前卫且独树一帜的,当你看完觉得好看又觉得好像还有些地方没有明白的时候,总有点酷的元素停留在你的脑海,久久不散。
    本片的几大看点:
    1.语言酷。
    所有演员们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话。
    2.视觉酷。
    镜头的运用和人物造型设计,相当具有时尚和现代感。慢镜头、近镜头、倒镜头的运用产生出想象力无限的视觉效果。剪接干净利索,节奏明快舒服。
  3.音乐酷。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乐,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都收录其中,真是眼睛和耳朵一起过瘾。
    4.结构酷。
    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几个团伙戏剧性地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节。
    5.结局酷。
    导演留下了一个令人叫绝再叫绝的悬念结局,我恨不得马上说,但又舍不得说,让大家自己看吧,笑吧……

谁是潜伏着的杀手-致命ID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荒原,一场肆虐的暴风雨,将矗立在其中的一座汽车旅馆,与外界完全隔离。道路,不通;通讯,中断。而十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旅馆中,等待着越来越深的恐惧降临:十个人,正在一个接一个被有计划的谋杀……在死神面前,他们恐惧、颤抖,人人陷入疯狂的猜测中,理性正在慢慢远离。  
  然而这一切全是变态杀手和斯里幻想出来的!!  
  和斯里小时候,做妓女的母亲为了去接客,经常将其一人放在汽车里,不正常的童年导致了其具有了变态的性格(人格分裂),在他犯罪的时候,受到了意志中暴力的一面所控制,而本身却没有意识到,当这种意志的控制力在下降的时候,自身可以感觉到多重意志的并存和斗争,即“当我走上楼梯的时候,我遇见一个不存在于那里的人”,并试图驱逐它 –“我希望,我希望他会离开”,这也是他会在自己幻想的杀人场景中把自己当成退役警察,并在后面和想象中的罪犯进行搏斗,终于想象中的人一个一个的死掉,只剩下了来自拉斯韦加斯的妓女(她应该是凶手自己母亲的幻像),她幸运的逃离恐怖之地(凶手尝试着原谅自己母亲),此刻和斯里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对意志的控制,这时的他已经接近正常。然而,在其潜意识里深藏的对母亲的仇恨却无法去除–“一日为娼,终生为妓”,他终于又挥起了镰刀,开始了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