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说明:本文转载自《强国论坛》之网友“我的大脑告诉我” 可能这个话题有点老了,但是我还是想贴出来。
1、《1月19日,韩国首都汉城市政厅宣布,鉴于目前所使用的韩国首都的中文名“汉城”与韩国语的发音差异过大,容易引起混乱,汉城政府决定改用“首尔” 二字,并正式提请zgzf在今后的文献资料中对韩国首都使用新的中文名称。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韩国方面的决定,今后以“首尔”取代“汉城 ”。>>
**评斥:韩国今后有权在韩国出版的中文资料中自己改称汉城为首尔,中国无权干涉。但中国媒体和出版物继续使用汉城一词,韩国也无权干涉。韩国有权希望或要求中国也改称首尔,当然中国可以接受,也有权拒绝,自主权在中国。至于其理由是汉城与seoul的“发音差异大”,请问中韩建交之时韩国所提出的的中文全称“大韩民国”与republic of korea 的发音差异大不大?是否应该叫“高丽民国”才对?为什么korea不用其发音“高丽”一词,葛教授你问过韩国人为什么吗?偏偏seoul要用发音,可见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其实是韩国人狭隘的民族心理在作怪。
2. << 名从主人,是国际惯例,。一般来说,某一地名的主人、当地人如何称呼,用什么字,发什么音,包括在译成外文时的译法、用词,其他人就应该遵守。如果主人自己改变了,其他人也得随之改变。如果其他人坚持用原来的名称,或者用自己的译法,或者不接受主人的意见,总会有什么特殊的、重要的原因,至少是不友好的表现。当然,学术研究、特别是叙述历史时,还得按照客观事实,不必受此变化的影响。 >>
**评斥:名从主人,国际惯例,也是联合国确定和遵循的地名命名原则?笑话!请问中国的英文名china一开始是中国人取的,还是西方人取的?中国用过汉、唐、明、清等国名,西方却一样依中国产瓷器叫我“恰勒”;西藏的英文名tibet也是西方人取的,为什么不按中文发音取名xizan? 长江的英文名是yangtze river源自中文的早期叫法扬子江,中国改叫长江了,为什么西方不也随着改叫long river?香港回归中国了,为什么“维多利亚港”的名称还保留着?澳门为什么叫macau? 可见一个地方的外文名称更多地是随对方的习惯,而不是主人。当然,外人可以考虑主人语言的发音来取对应的外文名称,也可以不按本地发音而另取它名,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但最根本的是,遵守“双方一致同意使用”原则!对seoul的中文名称,过去中韩双方都使用汉城一词,表明双方都无异议。现在韩国要改为 “首尔”,它可以改,但中国改不改,决非由韩国说了算。中国愿该则该,两方都叫“首尔”这一个名称;但中国不愿改也是合理的,你叫首尔,我则依然叫汉城,两名并用。至于说中国不改是不友好表现,我倒要说,韩国要更改双方使用了600年的名称,这对中国已经是不友好了!至少我已经感受到这种不友好了。
3.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首都。此后,凡是与新中国建交或友好的国家,都不再使用北平的名称,改用北京,只有还与台湾当局保持关系的国家沿用北平。但以后连这些国家也逐渐以北京取代北平了。又如,以往北京的英文译名用PEKING,广州的英译用CANTOON,但在推广汉语拼音后,分别改写为BEIJING、GUANGZHOU,世界各国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像北京大学的英译,近年来又恢复了 PEKINGUNIVERSITY,而不用BEIJINGUNIVERSITY,那是为了保持学校的传统,是特例。不过既然主人这样用,其他人也得尊重。 >>
**评斥:虽然广州的英文名现在已用guanzhou了,但广州话的英文叫法依然是cantoonese, 而非guangzhou language什么的。一个地名改变其外文名称并得以顺利使用,决非主人对外人硬性要求和规定的结果,而是外人为了双方交流方便而客随主便之果,即主人这样用多了,外人也只好或愿意跟着用。在seoul的中文名称这件事上,韩国人自己可以改叫首尔,中国人愿随之叫首尔的即叫首尔,不愿叫首尔的依然叫汉城。由时间和实践来自然决定seoul的最终中文名称。
4. << 有的改名,明显带有民族性、政治性,但一旦主人改了,外界只能接受。如非洲一些国家在独立后,先后将一些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或被殖民统治者改过的地名恢复为原来地名。如刚果(利)将国名改为扎伊尔,将以宗主国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命名的利奥波德维尔改为金沙萨,即使比利时人不高兴也得照用。又如越南统一后将西贡改名胡志明市,也成为世界通用的地名。 >>
**评斥:回归后澳门的英文macau为何不改为aomeng?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为什么不改名?这应该由葛教授来答复呢,还是由中国外交部或国务院港澳办来答复?看你们的嘴脸!一副奴相!还不如扎伊尔人。附和韩国改汉城为首尔,也能理解刚果改为扎伊尔,却认可了“维多利亚港”。不敢让别人认为我们不友好,却只会接受别人对我们的不友好。中国有些知识分子的心态有反动和奴性的一面。
5. << 有些译名的改变是出于翻译方,与地名的主人无关,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主人不会干预。如果译得更贴切,主人会更满意。如我将一些非洲国家的译名用字作过改变,如将塞拉勒窝内改为塞拉利昂,莫三鼻给改为莫桑比克。无论是发音的相似,还是用词的色彩,新译都远胜于旧译。 >>
**评斥:这段文字不正表明地名的外文写法是由外国人确定的吗? 地方改名当然是正常的,关键是看为什么改、怎么改。汉城改为首尔在文字色彩上其实差多了,哪有汉城响亮。“尔”字多用于西方地名,东方之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名鲜有用“尔”字的,“首尔”一词显得不伦不类。
6. << 至于对个别地名双方或多方故意使用不同名称,或者存在争议,那是由于有领土争端,或者有历史造成的异议。如韩国与日本间对竹岛、独岛之争,韩国对日本海名称的异议,日本与俄国对“北方四岛”用不同名称等等,都是这类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首先考虑国家利益,该用什么名称就用什么名称。 >>
**评斥:那在汉城的中文名称上就不要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乃至东亚的整体利益吗?现在的东亚还处在分裂当中,中、日、韩三足鼎立。按历史螺旋发展规律,中、日、韩的文化和民族融合会进一步加深,尊重历史渊源,继续使用“汉城”有助于中韩的整合和交融,改叫首尔是开历史倒车,有割裂历史、分裂东亚的意图。
7.<< 汉城的汉译改名完全是韩国的内政,有媒体报道去年汉城市政府对旅居韩国的1440名华人的调查,44%的华人反对,只有32%人支持。这也是他们内部的事,一旦政府作了决定,还是应遵守的。至于说汉城一名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事实,但1945年韩国独立时已将汉城改名SEOUL,现在只是改它的汉译而已。1945年后中文中继续使用汉城,主人没有提出异议,自然无妨。现在主人改了,旁人没有理由不改。>>
**评斥:现在主人改了,旁人没有理由不改?这是笑话+鬼话!上面我说过,中国人愿改的则改,不改则你用首尔,我用汉城。双名并用,由时间和实践来自然决定seoul的最终中文名称。但我还是要呼吁,中国人、中国媒体和出版物要维护自主权,继续使用汉城一词,一不违法,二不必怕韩国人说我们不友好,因为韩国人先提出并单方面改变双方使用了600年的名称已经对中国不友好了。
8. << 与汉城两字相比,首尔接近SEOUL的发音,与世界所有非汉语国家的发音相似,更便于在韩国和国际上使用。中国人一般都认为,在那些部分使用汉字的国家更方便,其实未必,甚至更麻烦。因为这些汉字有的与中文含义不同,有的读音完全两样。其他国家的人因为从一开始就按读音记忆,所以不管用什么语言发音都差不多。而中国人始终按中文的读音识别,反而无法沟通。如日本大阪,日文发音为奥萨卡,英语用OSAKA,其他语种的读音大同小异。只有中国人,要不懂日文,如何知道“大阪”二字应这样读?到越南去更麻烦,由于汉字基本不用了,一些原来很熟悉的地名如顺化、岘港,按读音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名称。有的听起来差不多,却无法确定是哪一个。从这一点出发,我主张对使用汉字的外国地名加注音,让国人逐渐熟悉,以利国际交往。如在课本中出现大阪时应注音OSAKA,媒体使用时也可适当注音。其实,对这些国家使用汉字的人名也可如此,以免国人临时说不出人家名字的尴尬。(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
**评斥:那为何大阪的中文名偏偏没有按发音改为“奥莎卡”呢?东京(tokyo)、京都、早稻田等地名也没有按发音改为“头寇”等呢?葛教授的这段文字,前后自打嘴巴。至于不按发音不容易找地方,这种小问题也值得提出来,真是杞人忧天了。据我所知,任何外国的小地方名称,通常是没有现成的中文译名的,也没必要有。因为小地方太多了,翻译不过来。如果去了就只能按其本地语言的发音来叫,这是自然的。至于国名和大城市,就算中文名称跟当地语言的发音有异,也不会找错或去错地方吧。比如,还没听说过谁去韩国还不知道就是republic of korea, 而非要自己在地图上去找“hanguo”究竟是在哪里,葛教授这不是在讲笑话吗?去德国不知道就是去germany, 而要在地图或机场的航班牌上去找“deguo”, 有这样的人吗?葛教授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吗?自己去慕尼黑却不知道就是去munchen(德语发音近似米匈), 而要去找什么“munihei”, 有这样的人吗?若有,只能怪他自己无知,却怪不得中文名称没有跟发音一致。
总之,我认为中国的正确反应是,即便韩国单方面更改了汉城的中文称呼,中国政府也不必发文规定各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所的标牌都改称汉城为首尔,由各方面自行决定。若有的地方改称了首尔,应用括号注明“汉城”,如首尔(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