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回归”十周年想到A股股价“回归”(zt)

“夏至”以后,A股股价“理性回归”的风声越来越紧。在“政策市”的股市文化之中,内地投资者都深刻体会到“炒股要听党的话”的重要性,因此,还没等监管部门的“另一只鞋子”扔下来,股价已如断线的风筝一样直线坠落,而股民也都如惊弓之鸟,又似“迷途的群羊”。

过两天就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中央政府又在给香港市民送大礼了,其中包括扩大QDII的范围和规模等一系列让港人久等了的“北水南调”措施。事实上,内地A股与香港H股的平均溢价率已经接近一倍之多,从中长期来看,在股价上逐步接轨应当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该如何接轨呢?无非是五种可能:(一)A股不动,H股升;(二)A股跌,H股不动;(三)A股跌,H股升;(四)A股大跌,H股小跌;(五)A股小升,H股大升。现在看来,大批资金南下“过江”套利,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不过,问题还没这么简单。对于内地股民来说,一个普遍的“不服气”就是凭什么A股必须跌,H股一定升?还有,香港凭什么一再伸手向内地要政策呢?有人开玩笑说,还不是因为香港人特会搞“七一”大游街,而内地人民现在暂时还不会呗!诚然,中央政府很希望香港的“一国两制”的实践确实是成功的,从而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某种“示范”作用。所以,中央政府对于香港人民在经济上的要求,向来都是“有求必应”的。只是这种“有求必应”,希望不要以牺牲内地几千万股民未来的切身利益为代价才好。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香港的官员游说中央政府采取拉近A股与香港H股之间差价的政策措施。当时,外汇管理局长胡晓炼就曾经公开响应,说“要探讨建立内地与香港股市的跨市套利机制”云云。后来,香港的“曾特首”就主动向媒体披露,正在与内地就两地交易所的更密切合作进行磋商,于是什么“两地交易所合并”、“股价加快接轨”等,流言四起,好像已经造出了这样一种舆论,即A股股价必将踏上“回归”之旅了。

为什么香港人对内地A股与香港H股的价格差异如此在乎呢?原来,在2006年香港交易所借助工行等大型国企的IPO,一举超越纽约、伦敦等成为全球第一大交易所;随着内地股市2007年的持续井喷,A股市盈率开始大幅度高于香港上市的H股,使得原来准备在香港进行IPO的内地企业纷纷转回,寻求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而且,很多H股公司也形成了回到内地“二次上市”的大趋势。香港因此觉得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于是,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香港的交易所、金融行业协会和相关利益团体等,又开始动用行政长官的公关力量,向中央要政策。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更紧密经济关系”即所谓CEPA,也不是扩大“自由行”,而是要求缩小内地A股与香港H股的溢价率,维护香港股票市场的定价权以及对海内外资金的吸引力。问题是,究竟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在现阶段,由于香港股市只能跟随外围股市,表现保持大致平稳,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缩小A
股与H股差价的最可行办法就是把A股的平均股价水平拉下来。

结合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A股市场出现“雪崩”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根据我们的观察,有越来越多的中长线资金开始逐步兑现利润,离场的意愿相当坚决。我们认为,A股市场当前主要承受着三个最大的威胁:

第一,“大非”的减持。由于很多“垃圾股”的市盈率超过100多倍。在全面评估公司的经营前景之后,很多公司的控股股东开始大手减持已解禁的股权,甚至连丧失控股权都在所不惜,等于是彻底“不玩”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迹象。

第二,沪深300指数期货的“过早”推出。目前,中金所已经做好了指数期货交易的所有法规准备工作,沪深300指数期货看来随时要推出。但是,在不恰当的时机推出指数期货,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只要看一下游资对沪深交易所认沽权证的疯狂炒作,就可以了解目前市场累积的做空A股的潜在力量究竟有多大。一旦指数期货在市场心理最为脆弱的时候推出,可以预计,在这一波的A股大牛行情中赚得最狠的私募资金肯定会彻底平多,并且全线翻空;届时,在“北水南调”和“基民”赎回的双重资金压力之下,负有护盘任务的公募基金将难以承接期指沽盘与现货卖盘的双重掼压,内地股市的“雪崩”行情就有可能一触即发。最重要的是,一旦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后,融资、融券的交易制度就必须马上跟着推出。有了比较完整的“沽空机制”以后,沪深股市在总体估值偏高的情况下,又密集遭遇到政策利空,大有可能出现一次比较骇人的深幅调整。

第三,内地的股市调控仍有不少变数。比如,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利息所得税将被减半或免征,政府有可能对楼市加大调控力度,等等。这些由中央政府提出的措施,即使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授权,也仍然摆脱不了“人为干预”的色彩。就以发行巨额的特别国债为例,如果是按照市场惯例,在资本市场上拍卖发行这1.55万亿元的国债,市场利率必然被大幅推高,股市固然深受其害,但是,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也必将重创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它们持有大量的国债投资。如果特别国债是定向发行,被强制认购的国有商业银行必然会吃大亏,在业绩受影响的同时,还会引起海外战略投资者和广大H股股东的强烈抗议。中国政府为了“吸收过剩的流动性”,贸然采取一些备受争议的重大措施,有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会让国内“全民皆股”的股市付出难以想象的痛苦代价。

话又说回来,中国政府的决策水平究竟是高是低,让历史自有公论吧。不过,眼下的政策导向是明显的“矫枉过正”,恨不能一口气吸干市场流动性似的,所以,股票投资者的聪明选择就是“用脚投票”,卖A股,同时买点H股,就算与中央代表团一起来祝贺“香港回归”十周年,套点利市钱吧!至于7月以后的行情发展,如果政策制定者还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那就不妨彻底告别A股,全仓认购所谓的“特别国债”吧。

本文在MACD首发

(作者系MACD金融网校特聘讲师,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作者在此使用的是笔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